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文化 > 正文

俯首甘为孺子牛——记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邓明文

时间:2021-09-25 作者: 编辑: 点击:

九月是拉萨最美的季节,青山环绕着校园,树木茂盛到了极致,格桑花开得正艳,红的,黄的,白的花朵在这一片绿色之中格外显眼。天空蓝的可爱,纯净的空气是那样清新,一切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。
午后,阳光明媚,我沿着新校区思源湖畔,来到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老师邓明文的住所。对于邓老师,很多同学都已不陌生,他开设的选修课《社会保障学》吸引了来自不同院系的许多学生,他那开放而幽默的讲课方式令课堂上不时高潮迭起,枯燥无味的管理学名词从他口中讲来变得生动有趣,大家都因此而喜欢上了这门课程。
邓老师热情地招呼我进屋,得知我此行的目的,他爽朗地笑道:“我最喜欢和学生聊天,只有和你们多沟通,我才能够了解到你们的想法,也可以知道我讲课的不足之处,改善我的教学方法。”我扫了一眼邓老师的书房,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关于管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,书桌上还放着一本未看完的《中国社会科学》杂志。我好奇地问邓老师:“ 整天面对这么多的管理类著作,您不觉得枯燥吗?”“怎么会呢”邓老师认真地回答说:“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,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。它涉及面广,应用性强,如果能掌握好管理的艺术,你的一生将受益无穷,况且在管理学中,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,只有不断变化的环境,所以必须得及时了解一些新的管理思想,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啊。”我们往往佩服老师们渊博的学识,却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,“活到老学到老”,在他们身上并不是一句空话,在当今社会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,才能始终跟上时代的脚步。
如果把大学比作一个“人”的话,那么校舍就是这个“人”的身体,而教师却是他的灵魂。许多年前,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曾说过,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这句话准确地说明了大学教师对大学的重要性。
十年,对于一个客居异乡的游子来说已不算短暂。邓老师的家乡是广东湛江,而自从他来到藏大执教,这一来便是十年。我想,这十年邓老师在藏大所作出的贡献也是无愧于家乡父老的。孔子曾有弟子三千,而邓老师在藏大期间,带过的学生又何止三千呢?邓明文老师在《西藏大学学报》、《西藏科技》、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、《西藏教育》等期刊杂志上已发表论文十余篇,代表作主要有《积极健康老龄化导向的西藏老年服务产业发展研究》、《非理性“管理泡沫”影响公众信心的“储备”》、《西藏经济发展的战略再思考》等;参与主笔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的研究。
邓老师在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,也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成长,他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科内的竞赛活动,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,并多次担任西藏自治区大学生“成才杯”和全国大学生“挑战杯”的指导老师。当我向邓老师提起他获得的荣誉和作出的贡献时,他谦虚地表示,藏大的许多老师都来自祖国各地,默默服务于西藏的教育事业,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员,很多老师的成就和贡献也远在他之上,况且教师这一职业是他所热爱的,工作是他快乐的源泉。
中国的文人学者自古以来多喜爱梅花,腊梅开花不为炫耀,不为献媚,只是向世界展示她对生命的理解,傲骨里蕴藏着温柔的谦逊,沉默中包含着浓烈的热情。我们从以邓老师为代表的藏大老师身上也能看到了梅花的影子,他们坚韧顽强,具备牺牲精神,毫无怨言地奉献自己的心血和生命的精华,并视奉献和给予为一种莫大的幸福。
现实是理想的基础,理想是现实的未来。当谈到理想时,邓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,作为一名大学生,在树立高远人生目标的同时,更要立足现实,不好高骛远,善于抓住机遇,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,敢于迎接并承受任何艰难困苦,无论在任何境况下都不要失去自己的追求,不要在人生的岁月里被庸俗的浪花溅湿了理想的薪柴,窒息了进取的火焰,要乘着永不沉没的生命方舟,扬帆前进,努力成为西藏现代化建设中“靠得住、用得上、留得下”的应用型人才。
“生活的目的应该是比生活更重要的东西,如果不投入到比你自身更伟大的事业中去,你就看不到生命的意义。”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如是说。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上,越来越多的人追逐于生命外在的东西,而忽略了自己的精神追求。藏大的老师们虽然在物质上并不富有,但在精神上必定是充盈的,他们的人生因奉献而有意义,因付出而更加精彩。

校报通讯员/ 王东

上一篇: 只因真诚的付出——访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尕让尼玛

下一篇: 带着灵魂一起旅行